M6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自 1967 年以来,在提供创新工程解决方案方面拥有丰富的历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前 50 年的辉煌历程让我们走到了今天,这一点反映在集团的组建、扩张和转型中。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锐意进取,保持在全球竞争对手中的领先地位。我们将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热情,以便我们的员工与全球技术、国防和工程集团 M6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1967:成立新加坡特许工业公司,生产 M16 步枪的 5.56 毫米弹药。
1970:首艘船舶建造项目,一艘名为“Kuala Batee”的 25m 渡轮。
许多先锋公司在此期间成立,是为了支持新加坡国防。在为保卫自己的年轻国家做出贡献的迫切需要的推动下,我们的先驱者很快学会了掌握国防工程科学,并响应号召,将目光投向新加坡武装部队和我国海岸以外的客户,以实现商业可行性。
1967:成立新加坡特许工业公司,为 M16 步枪制造 5.56 毫米弹药。
1968:成立新加坡造船与工程公司(ST Marine 的前身),以提供本地建造和维修海军舰艇的能力。
1969:成立新加坡电子工程公司(ST Electronics 的前身),为新加坡武装部队提供电子和电气服务。
1969:与德国Fr Lurssen Werft GmbH合作赢得了为国防部设计和建造四艘导弹炮艇的合同。
1970:首艘船建造项目,一艘名为“Kuala Batee”的 25m 渡轮。
1971:成立新加坡汽车工程公司(ST Kinetics 的前身),为国防部进行重型军用车辆的高层维护和翻新。
1975:成立新加坡航空航天维修公司(ST Aerospace 的前身),接管迄今为止由洛克希德飞机服务公司为新加坡共和国武装部队提供的服务。
1978:赢得樟宜国际机场楼宇自动化系统合同。
1979:推出 Ultimax 100,它仍然是世界上最轻、后坐力最低的轻机枪。
1990:新加坡第一个商用机身 MRO 设施
1994:在新加坡大士建立第二个造船厂,扩大海上业务
先驱公司稳步登上技术阶梯,并在商业和军事领域建立了质量和可靠性的声誉。他们的成功记录超越了新加坡,并逐渐赢得了国际尊重和认可。
1984:获得航空运营商证书,开始包机业务。
1984:获得第一份铁路电子合同,为新加坡第一条地铁线的监控和通信系统提供支持。
1988:委托升级AMX-13 SM1坦克,显着提高了工程能力。
1988:新加坡第一辆本土榴弹炮FH-88 155毫米榴弹炮投入使用。
1990:新加坡科技时代的开始,集团中的大多数业务部门都使用新加坡科技家族名称并使用新的旭日形徽标。 1990 年和 1991 年,新加坡科技公司的国防相关子公司公开上市,摆脱了政府全资集团的形象。
1990:多元化进入商业领域;在新加坡和美国阿拉巴马州建立了我们的第一个商用机身 MRO 设施。
1993:与新加坡共和国海军签订合同,设计和建造 12 艘无畏级巡逻舰。
1993:推出了履带式装甲车试验台,这将导致 Bionix 步兵战车和随后的装甲车系列。
1994:通过位于新加坡大士的第二个造船厂扩大了海上业务。
1995:创下波音 747 前机身(第 41 节)改装最快周转时间的世界纪录。
1995:FH-2000,世界上第一款军用155毫米52口径榴弹炮,投入使用。
2007:推出 Terrex,世界上最先进的 8x8 轮式步兵运载车
2012:获得海军出口合同,为阿曼皇家海军设计和建造四艘巡逻舰
2015:发射新加坡第一颗商业地球观测卫星TeLEOS-1。现在在距我们上方 550 公里的近赤道轨道运行
三十年的不懈发展催生了航空航天、电子、陆地系统和海洋领域的多种核心能力。这些先驱公司于 1997 年合并为一家公司,即 M6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在专注于我们的核心国防业务的同时,集团一直在推动技术和工程可能性的前沿,从海洋深处到广阔的太空。
1997: ST Aerospace、ST Electronics、ST Automotive 和 ST Marine 合并,成立 M6米乐(中国)官方网站,一家价值 20 亿新元的上市公司。
1998:为中国上海金茂大厦安装智能楼宇管理系统。
1999:新加坡制造的SAR21突击步枪自上市以来已销往10多个国家。
1999:Bionix 步兵运载车入围美国陆军临时装甲车计划的决赛之一。
2000:ST Automotive 收购了新加坡特许工业公司并更名为 ST Kinetics,有效整合了 M6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内所有国防相关的先锋公司。
2000:完成了波音公司的首次 DC-10 客改货。
2001:Bronco 是世界上负载最高的全地形履带式运输车,已投入使用。
2001:在弗吉尼亚州设立 VT Systems 作为美国总部。收购了10多家公司,包括航空航天、船舶、特种车辆和卫星通信领域的业务。
2002:设立 ST Dynamics 作为集团的先进工程中心,以开发更广泛的未来技术和能力组合。
2002: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建立第二个商用飞机 MRO 设施。
2002:在《航空周刊》两年一度的顶级机身 MRO 提供商排名调查中名列前茅,并且至今仍保持领先地位。
2003:SARS来袭,我们开发了红外线发烧筛查系统,被《时代》杂志评为2003年度最酷发明。
2004:向新加坡共和国海军交付第一艘新加坡制造的隐形护卫舰。
2004:进入中国,在上海拥有第一家机身 MRO 设施。
2005:与美国海军签订了为埃及海军设计和建造快速导弹艇的合同。
2006:集团季度营业额突破十亿美元大关,与 1997 年首次上市相比增长了三倍。
2007:第一家荣获首届新加坡质量奖特别表彰的上市公司。
2007:获得最大的客机改装合同,改装 87 架波音 757-200 飞机。
2007:推出 Terrex,世界上最先进的 8x8 轮式步兵运载车。
2008:为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实施了综合交通指挥中心系统。
2008:在厦门启动中国第一家发动机 MRO 工厂。
2009:汉堡市号下水,这是新加坡建造的第一艘滚装船。
2010:多元化进入环境工程市场,在文莱和中国开展废物管理和水处理项目。
2010:在巴西圣保罗设立办事处。
2011:获得美国政府批准的代理协议以寻求机密政府和军事合同。
2012:获得海军出口合同,为阿曼皇家海军设计和建造四艘巡逻舰。
2012:与空中客车公司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 A330 客改货计划。
2012:进入美国和马来西亚铁路电子解决方案市场。
2012:推出新的 VIP 飞机内饰完成品牌 AERIA,以挖掘飞机内饰设计和工程领域的增长机会。
2012:美国造船厂扩大了其产品范围并增加了修船能力。
2012:航空航天部门在进行业务审查后重组了其斯堪的纳维亚业务。
2013:赢得为新加坡共和国海军建造八艘濒海任务舰的合同。
2013:在樟宜工厂增加了一个新的机身 MRO 机库,并在新加坡实里达工厂增加了一个航空中心。
2014:唯一一家入选《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排行榜的新加坡公司。
2014:在中国广州设立飞机 MRO 设施。
2014:根据第 13 版 COMSYS VSAT 报告,按企业硬件销量计算,iDirect 成为全球最大的 VSAT 系统制造商。
2014:成立 ST Electronics 卫星系统中心,负责卫星系统的设计和制造。
2015:推出 Air+ 智能口罩,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带有可连接微型呼吸机的防护口罩。
2015:签订合同,向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 Terrex 2 原型机,用于其两栖战车 1.1 计划的评估阶段。
2015:成立新科工程-南洋理工大学企业实验室,专注于先进机器人和自主系统。
2015:与新加坡 3D 打印中心合作开发颠覆性 3D 打印应用,特别适用于航空航天和国防部门。
2015:将 Elbe Flugzeugwerke GmbH 的股份增至 55%,以开发和启动 A320/A321 客货转换计划。
2015:发射了新加坡第一颗商业地球观测卫星 TeLEOS-1,该卫星目前在距我们上方 550 公里的近赤道轨道上运行。
2016: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联合成立网络安全实验室。
2016:在新加坡实里达航空航天园开设了新的 VIP 飞机内饰完成中心。
2016:推出 Airbitat 智能冷却器,这是世界上第一款蒸发冷却器,可将温度降低多达 10 度oC,温暖潮湿的气候。
2016:在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实施了智能街道照明控制和管理。
2017:庆祝集团成立50周年,举办多项庆祝里程碑,包括纪念活动、纪念册委托制作、慈善活动以及员工家庭嘉年华。
2017:在航空周刊网络两年一度的十大机身MRO服务提供商排名调查中连续第八次保持全球最大机身MRO服务提供商的第一名,并在航空100 MRO全球奖中荣获2017年度整体MRO。
2017:在陆地系统的装甲车套件中添加了新的下一代装甲战车 (NGAFV),后来被授予向新加坡陆军提供这些新的 NGAFV。
2017:扩大用于工业、医疗保健、酒店应用的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能力。
2017:与 DSO 一起开始开发新加坡第一颗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卫星 TeLEOS-2。
2017:签订合同建造美国第一艘海上液化天然气铰接式拖船和驳船。
2017:正式启动了Innosparks,这是ST工程开放创新实验室和首个基于工程的孵化器,并设立了一个1.5亿美元的企业风险投资部门,以寻找和投资正在开发新技术或创造创新解决方案的有前途的科技初创企业。
下载我们的电子书,阅读有关我们的过去、我们的成就以及我们对社区的贡献的精选故事。使用每本书中的书签来查找特定的章节和故事。